执行行为异议的范围是什么

2024-08-17 02:00
admin

执行为异议的范围是什么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225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并作出裁定。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实践中涉及对该条规定的“执行行为”的范围的理解和适用问题。

从执行实务的角度,可以将执行行为分为实施行为和裁判行为(当然从审判的角度看,凡是裁判行为都不应该是执行行为)。其中裁判行为又可以分为对程序事项的裁判和对实体事项的裁判。最狭义理解,执行行为应仅是指执行实施行为。广义理解,则可包括实施行为和程序性裁判行为。最广义的理解,则还有必要包括执行中一些涉及实体问题的裁判。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执行行为应当包括所有的执行中由执行机构作出的裁判行为,即对执行行为做最广义的理解。由此《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应当在扩大解释的基础上适用。按照目前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框架,涉及第三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所有权或者其他能够阻止转让或交付的权利的,通过《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的案外人异议审查和异议之诉解决;涉及多个债权人间的权利冲突问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执行程序司法解释》的规定,有了参与分配异议诉讼制度;对于妨害执行行为采取强制措施——拘留、罚款,虽本质上属于《民诉法》第225条中的执行行为,但因《民诉法》上专门有复议程序制度,故有关异议应按照特殊规定办理,而不应适用《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此外,其他的执行中的所有执行法院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为《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的“执行行为”,对其异议都应当按照该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和裁定,对该裁定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

《民诉法》没有专门条文解决包括前面列举事项的债务人体异议,将这些债务人实体异议事项归入《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中执行行为的审查范围,是实践的需要。《民诉法》修改时,最高人民法院建议草案中,原来确实设想第二百零二条专门用于处理实施及程序异议——适用于对执行中的命令、方法、手续、期限方面等行为的异议。但同时与案外人异议审查及异议之诉并列,也提出了债务人异议审查或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的方案,用于处理涉及实体争议问题的债务人异议。最后立法只是保留了案外人异议审查和异议之诉制度,而债务人异议审查或异议之诉问题则出现了空白。

当然,对于仲裁决和公证债权文书不予执行的审查,是否理解为执行行为,目前还有一定的争议。但关于公证债权文书的审查裁定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有案例将其理解为执行行为,有关的异议按照《民诉法》225条处理。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抗辩的审查裁定是否可以视为《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所说的执行行为,从而进行异议或复议问题,因涉及过去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些批复精神与执行局实务做法的协调问题,对这种裁定是否能通过上级法院进行监督尚有争议,故能否将其纳入异议复议程序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进行法律咨询。

相关文章